今年上半年,長嶺紡電公司紡織電子研究所(以下簡稱“紡研所”)緊盯“雙過半”任務目標,有序推進產品研發(fā)、技術改進、軟件測試、工藝指導、技術服務保障等工作,為企業(yè)發(fā)展持續(xù)注入科技活力,有力促進了各項生產經營。
作為公司的傳統(tǒng)優(yōu)勢產品,紗線實驗室儀器一直是紡研所主抓的工作重點。年初以來,產品項目組面對物資齊套難度大、用戶需求變化快等情況,一方面積極協助車間做好外協件質檢和安裝調試,設計人員跟班作業(yè)排除技術故障,指定專人赴生產廠家現場指導把關,從源頭上確保外協件質量達標;另一方面,加緊推進YG172C紗線毛羽儀新產品研發(fā)工作,重點圍繞圖像識別、毛羽算法等關鍵技術問題展開攻關,用圖像視覺技術代替原有的光電投影技術,有效提升毛羽檢測效率;與此同時,積極推進條干儀系列產品、YG172A毛羽儀停產器件替換工作,確保生產不斷線、進度不打折,為“雙過半”任務目標的順利實現掃清技術障礙。
在新產品研發(fā)方面,紡研所始終緊跟紡電產品國際發(fā)展潮流,緊跟紡織市場新變化和紡電用戶新需求,力爭達到“業(yè)界領先,用戶滿意”。以新近投入市場的“XJ129L快速短纖維率測試儀”為例,產品立項前專門組織技術人員,對自動化程度高、市場份額大的國外同類產品,進行全方位的原理分析、性能測試和技術比對;針對用戶反饋較多的棉纖維損傷問題,集中力量展開技術攻關,實現了無損型短絨快速測試的突破,為GB1103棉花國家標準修訂增設“短絨率”內容提供了快速測量設備。
與XJ129L產品情況不同,BS自動理管機研發(fā)人員面臨的主要困難是市場飽和度高、產品同質化嚴重,很難通過改進升級取得技術優(yōu)勢。對此,理管機項目組先后赴江蘇、福建、廣東、湖北、江西等地多家紡織企業(yè),了解用戶需求,收集意見建議,最終把突破口放在功能模塊的個性化定制上。項目組逐項改進設計,滿足用戶的差異化需求,研發(fā)人員從實驗室走向生產銷售一線,親自參與產品裝配調試和設備安裝維護,確保小批量定制產品運行穩(wěn)定、個性化功能達到客戶預期。
除了完成研發(fā)設計任務,對整個生產過程的工藝指導和質量把控,也是紡研所擔負的重要職能。上半年,紡研所工藝室緊緊圍繞公司整體生產計劃,認真做好圖紙分解、標準設定、一線指導、工藝檢查、技能培訓等各項工作,為生產進度和產品質量提供了有力保障。此外,他們還結合生產實際,立足現有條件,研發(fā)了“條干儀芯片檢測器”、“羅拉步進電機考核臺”等自制小工裝,大幅提高了工藝檢查檢測效率,節(jié)約了時間和人力。
為了提升用戶體驗和售后服務質量,紡研所還自主設計研發(fā)了“客戶及產品信息管理系統(tǒng)”,對企業(yè)用戶信息、產品運行狀態(tài)、設備維護記錄,進行全方位的跟蹤統(tǒng)計,通過大數據分析自動得出規(guī)律性結論,為公司生產經營提供輔助決策。
紡研所各項工作的有序推進,離不開廣大科研人員的默默奉獻與付出。他們中間,很多人長期加班延點,為了工作犧牲個人休息時間;有的親人患病、子女年幼卻無暇照顧;還有的為了趕工期帶病工作,直到產品通過鑒定才匆匆請假看病……這種強烈的事業(yè)心和責任感,已經成為紡研所團隊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。